联系我们
|
English
|
进入微博
首页
本所概况
现场传真
学术动态
学术研究
创新专栏
重大课题
学术资料
考古人物
考古园地
考古论坛
内网入口
机构设置
人员设置
工作要报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中外交流
研究新论
研究专题
数字图书馆
数字博物馆
考古数据库
影像资料
人物专访
学者风采
考古随笔
考古百科
考古花絮
站内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考古园地
考古花絮
考古花絮
二里头考古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新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缩影
发布时间:2017-08-16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二里头考古队 点击率:
20世纪60、70年代赵芝荃先生曾率队居住此院,近半个世纪过去,现已仅剩残垣断壁,一眼望去满是沧桑。
翟镇圪垱头10号的门牌号依旧悬在门头,门楣上的砖雕造型精美,做工考究,砖雕上的草拌泥据说是破四旧时为保存它特意涂抹上的,这浅短的门道见证了前辈考古学家经历的几多风雨。
当时的照相,为了能拍到一张满意的正投影照片,前辈考古工作者将两根木梁接在一起,总高度10米左右,装木楔为蹬,在拉绳的控制下进行高空作业。
作为时代的产物,艰苦的生活和简陋的工具并没能阻碍考古人执着的追求,我们对二里头文化认识的每一次深入,都凝结着前辈学者的汗水。现在二里头考古队有了固定的驻队工作站,工作及生活环境都有了巨大改善。
草木环楼茂,曲径通幽行。近年,整洁宽敞的办公楼,草木悠然的大院落,为考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近年,田野工作中,无人机航拍代替了当时的高空作业,汽车取代了平板车,三维建模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罗盘皮尺,种种变化都推进着二里头考古工作向前发展。
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已奠基开建,遗址公园也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二里头遗址将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出最早的中国。
2017年6月11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
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各级相关领导参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建设沙盘
村里的孩子们对考古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好奇,二里头遗址近60年的考古工作,不仅在于对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也向村民们宣扬了考古、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就是未来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的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供稿,王振祥整理)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E-mail:
kaogu@cass.org.cn
备案号:
京ICP备05027606
您是第
位访问者
考古花絮
二里头考古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新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缩影
发布时间: 2017-08-16
20世纪60、70年代赵芝荃先生曾率队居住此院,近半个世纪过去,现已仅剩残垣断壁,一眼望去满是沧桑。
翟镇圪垱头10号的门牌号依旧悬在门头,门楣上的砖雕造型精美,做工考究,砖雕上的草拌泥据说是破四旧时为保存它特意涂抹上的,这浅短的门道见证了前辈考古学家经历的几多风雨。
当时的照相,为了能拍到一张满意的正投影照片,前辈考古工作者将两根木梁接在一起,总高度10米左右,装木楔为蹬,在拉绳的控制下进行高空作业。
作为时代的产物,艰苦的生活和简陋的工具并没能阻碍考古人执着的追求,我们对二里头文化认识的每一次深入,都凝结着前辈学者的汗水。现在二里头考古队有了固定的驻队工作站,工作及生活环境都有了巨大改善。
草木环楼茂,曲径通幽行。近年,整洁宽敞的办公楼,草木悠然的大院落,为考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近年,田野工作中,无人机航拍代替了当时的高空作业,汽车取代了平板车,三维建模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罗盘皮尺,种种变化都推进着二里头考古工作向前发展。
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已奠基开建,遗址公园也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二里头遗址将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出最早的中国。
2017年6月11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
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各级相关领导参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建设沙盘
村里的孩子们对考古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好奇,二里头遗址近60年的考古工作,不仅在于对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也向村民们宣扬了考古、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就是未来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的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供稿,王振祥整理)
责编:韩翰
作者:二里头考古队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